激活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變量”
——第二屆山西省博士后創新大賽綜述
秣馬厲兵擂戰鼓,揚帆奮楫征新程。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將于10月中下旬在福建泉州舉辦。這幾日,省賽遴選出的14項優秀項目正在積極備戰,他們將代表山西征戰國家級競賽。其中,4家博士后創業企業首登國賽舞臺,實現我省這個賽道上“零”的突破。
為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展示山西省博士后工作成績和特色,建設博士后高水平創新交流及展示平臺,持續激發博士后創新潛能,按照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統一部署,第二屆山西省博士后創新大賽成功舉辦。
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省2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的300余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以及超過1000名選手同臺競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多個產業領域的眾多前沿科研成果驚艷亮相。歷經前期嚴格篩選,92項具有較高創新水平和應用前景的優秀項目晉級決賽。經過激烈角逐與專家嚴謹評審,21項金銀銅獎項目脫穎而出。此次大賽參賽項目數量多、質量高、覆蓋領域廣,充分展現了我省在站博士后群體的科研實力和創新風采。
靶向產業服務轉型與升級
目前,我省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亮相賽場的諸多科研成果精準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助推科研凝聚力向產業變革力躍遷。
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侯凱團隊依托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發的“降本提效新型無機復合阻燃劑”項目,獲得了本屆大賽新材料與石油化工賽道銀獎。
“該項目緊扣山西煤炭行業發展需求,可應用于煤礦井下高分子注漿材料的填料當中,對力學和阻燃性有顯著的提升作用?!焙顒P說,“目前已有多個原材料廠商對該成果表現出濃厚興趣。我們計劃借助學校資源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填料性能,依托市場反饋升級配方和工藝?!?/p>
不僅著眼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我省青年博士后群體還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積極開展現代醫藥領域科研探索。
博士后創新大賽成果展示區內,一臺連接智慧大屏的脈象儀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排隊體驗“智能中醫”問診。這款醫師寶AI大模型由山西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提供技術研發支持,通過舌象、脈象算法采集分析信息,鑒別患者中醫證型,再由AI生成適宜的治療方案。
同樣聚焦醫藥健康領域的還有太原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李曉春教授團隊研發的“芯光一代”生化分析儀。借助高精度、高通量檢測能力與成本優勢,該分析儀現已成功應用于多類疾病標志物的準確定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治療成本并優化療效。
博士后科研成果接連落地,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導向更加鮮明?!白叱觥笱浪?,邁向產業化,為我省轉型發展發揮切實作用?!眳①愡x手的一席話道出了博士后創新大賽平臺的核心意義。
第二屆山西省博士后創新大賽以“晉博晉創智啟未來”為主題,堅持“服務大局、突出特色、務實高效”理念,針對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共性難題,設置了兩項賽事、七大賽道。
“兩項賽事指創新賽和揭榜領題賽,七大賽道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石油化工、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其他行業,力求在賽道設置上與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科學技術前沿更加契合,參賽項目與高質量發展需求更加吻合?!笔∪松鐝d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劉大宇介紹,參賽博士后立足科研,靶向產業,在全省轉型升級實踐中勇做弄潮兒。
搭建橋梁鏈接需求與創新
本屆大賽總決賽上,中北大學半導體與物理學院安國文團隊的“大規模耐高溫飛秒光纖光柵制造技術”項目斬獲新一代信息與人工智能賽道銅獎。
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平臺,該項目自2022年起就與山西科睿思光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推進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賽期間,安國文帶著團隊研發的兩類耐高溫傳感器亮相成果展示區。
“經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提升,傳感器工作溫度超過800℃,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卑矅慕榻B,該傳感器可應用于冶金行業、智慧礦山以及新能源電池等領域,且具備國產化快速定制能力,市場應用前景廣闊。目前該項目已經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清華大學等提供耐高溫傳感器2000余只,實現轉化金額700萬元以上。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科研成果轉化鏈接了企業研發需求與博士后創新。
總決賽入圍項目中,山西省交通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霖團隊研發的“半裝配式公路UHPC護欄”產品受到了交通行業的廣泛關注。
“針對傳統高速公路護欄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耐久性問題,公司攜手太原理工大學,通過對材料、結構、工藝等進行優化創新,成功研發出該產品。它創新采用‘工廠預制UHPC外殼+現場固廢再生骨料填充’的半裝配式工藝,能解決抗鹽凍能力差、吊裝困難等一系列難題。項目兼具經濟與環保雙重效益,先后獲得各類專利11項?!绷瘟卣f,除去年年底通車的“縣縣通項目”汾石高速外,該產品還成功應用于祁臨高速等項目的改造升級中,顯著提升了護欄的安全等級、耐用性以及交通行駛的安全性。
在“揭榜領題賽”中,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極端環境下新型高性能混雜纖維復合材料研究”項目和山西博科慧通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與提水泵站聯合調度運行技術”項目分別與山西警察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博士后(團隊)精準對接并簽訂意向協議。
劉大宇介紹,聚焦產學研融合和協同創新,博士后創新大賽“企業出題、博士后揭榜”機制日益成熟。本屆大賽期間,4名博士后及團隊揭榜攻關省內生物、水利等領域企業提出的6項“卡脖子”技術需求,并在現場與企業方成功簽約,實現了企業研發需求與博士后創新的實質性對接。
夯基壘臺激發潛能與活力
作為我省省級重點賽事之一,博士后創新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已成為博士后的高水平創新交流及展示平臺、吸引人才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培養選拔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渠道。
“雖未獲獎,但是對我和我的團隊來說,能參加決賽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敝斜贝髮W副教授辛晨光說。
辛晨光團隊致力于光柵多維復合位移精密傳感技術研究,目前開發的4臺樣機覆蓋中精度0.1微米到高精度納米級別的位移測量,可用于光刻機、精密機床、三坐標測量機等各類先進精密加工裝備之中。
“科研成果的轉化并非一帆風順,從實驗室小批量試制到大規模生產,技術、市場等方面的難題重重?!毙脸抗庹f,“幸運的是,我們得到了山西省相關部門為博士后提供的資金、環境、平臺等各項支持?!?/p>
為促進成果轉化落地,此次大賽專門設置了創新成果轉化與金融服務區,多家省內科技金融機構及科技創新創業孵化機構的工作人員與博士后展開全方位交流對接,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提供了金融與孵化支持。
本屆大賽恰逢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40周年和博士后制度落地山西30周年。為全面展示博士后制度發展歷程、重要成就,以及我省近年來博士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大賽特設“輝煌四十年”和“山西省博士后工作”展示環節,同步舉辦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展、揭榜領題、對接交流和項目咨詢服務等多項活動。
近年來,我省將博士后工作作為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抓手,針對人才、研發、市場等挑戰探索破局之策,通過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從科研啟動經費、生活補貼等方面給予博士后全方位支持,為科研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圍繞高校學位點建設、重點產業鏈布局,我省已構建起‘流動站+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協同發展的博士后人才培育體系?!眲⒋笥钫f,目前累計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1個、工作站54個、創新實踐基地64個,“兩站一基地”已經覆蓋全省主要行業領域及80%以上博士學位點。近三年新增博士后年均增長40%,目前在站博士后規模達1344人。
激活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變量”,博士后群體的創新創業熱情被充分點燃。首屆省賽有155支團隊參賽,最終產生14個一二三等獎、27個優秀獎,4項成果現場轉化簽約。第二屆省賽共吸引187個項目、1000余人參賽,21項金銀銅獎、25項優勝獎、46名“山西省創新優秀博士后”脫穎而出。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